第十二章:陆-十天干起源来历阴阳五行属性1
https://v.qq.com/x/page/u3105z1tyie.html十天干的原始字型字义和现代是不一样的,在古代十天干另有名讳:在古代被称为太阳十辉原始十天干曰:"阏(yan)逢、旃(zhan)蒙、柔兆、强圉(yu)、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yi)、昭阳"。简化后的天干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http://p3-tt.byteimg.com/large/pgc-image/9877ce184c944d35a0f4f48b22524d03?from=pc
天干地支的这一发明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时编撰的官方正史著作《资治通鉴》就以这套干支术语纪年)。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这套干支术语后来发展中简化为一个字。在《史记》《尔雅》等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不过《史记》与《尔雅》的版本不一样。 相传在公元前 2697 年,于黄帝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一些学者从中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中国古代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十天干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http://p3-tt.byteimg.com/large/pgc-image/7befc804fc0944efb243f2eb22c18490?from=pc
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据《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尚书正义》解释说:"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桡创制的,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隋朝的《五行大义》一书同意了干支是由大挠创制这一观点。天干地支最初的起源,尚无定论,以文物考查的话,近百年来出土的殷墟(盘庚迁都于殷后,商也称殷)甲骨卜辞中,就载有大量用于纪日的干支记录,而在甲骨文中出现最频繁的字也是干支。殷商时期出现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和记载数目的文字,称为天干,并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纪年、月、日、时。从发现的商代甲骨文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内容都是与占卜相关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甲骨卜辞",但是卜辞并不是甲骨文内容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数量不多但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他种类的与占卜无关的刻辞。比如其中的"干支表"刻辞。"干支表"刻辞,是甲骨文中的一种特殊刻辞,属于表谱刻辞的一种。这种刻辞刻写的是以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组成的六十个干支名称的干支表,学者们也称之为甲子表。十天干依然用来描述代表世间万事万物的特有属性的,十天干在实际运用中并没有脱离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与属性。http://p3-tt.byteimg.com/large/pgc-image/13b78e7da58c434f9184342de6009e98?from=pc
我们看十天干都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五组。这五组天干不但在描述太阳的十种变化,还在描述世间人事物的变化。我们先看天干甲乙:甲乙在地理环境上代表东方,细分则甲为东方偏北之位,乙为东方偏南之位。甲乙东方木,在五行属性上甲乙都属木,但甲乙这两种木是有本质区别的。甲木为带主干枝的大树,而乙木代表小花小草。甲木代表男人,乙木代表女人。丙丁火里面:丙火代表大火,冶炼之火。而丁火代表小火,灯烛之火。丙火带表男人,丁火代表女人。戊己土里面:戊代表大的土,例如一座山,己土代表小的土,一个小土包为己土。戊在人里面代表胖子,那么己土在人里面就代表瘦子。五土代表男人,己土就代表女人。庚辛金里面:庚金代表大的金属,大的石头,那么辛金就带表小的金属,也代表贵金属。庚金为男人,辛金就为女人。壬癸水里面:壬水为大水,干净的水,癸水为小水,雨露之水,也为脏水。壬水为男人,癸水就为女人。
页:
[1]